二等奖获奖论文

当前位置:主页 > 优秀论文 > 二等奖获奖论文 >

幼儿手指游戏选材与指导研究

学校名称: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幼儿园 作者:何丹婷 更新日期:2019-10-09

 

摘要:本研究主要运用内容分析法对32个手指游戏的视频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幼儿教师所选用的手指游戏多数符合趣味娱乐性、生动形象、可变化性、多功能性、与儿谣相匹配等特征。但相对而言,手指游戏可变性取向中创编性稍有不足,多功能取向中人际互动方面略为欠缺。在此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手指游戏选材与指导的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幼儿;手指游戏;游戏选材;游戏指导;游戏价值

 

Abstract:This research mainly uses the video data of 32 fingers on the content of the game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most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use finger game with fun entertainment, vividness, variability, versatility, and rhymes of matching features. But relatively speaking, finger games variability orientation creative slightly insufficient,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function orientation slight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 this study presents material selection and guide finger play effective strategy provide efficient solution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Children; Finger game; Finger selection; The finger guide; Finger strategy

 

“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诵韵律式儿歌,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1】。手指游戏就是用手指玩的游戏。对幼儿手指协调、大脑开发与语言表达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2】。作为操作性游戏的一种,手指游戏具有简单易学、有趣好玩的特点。

 

一、 问题的提出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双手的活动引发了大脑的思维,大脑的思维又通过双手的活动来完善,手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创造了人类璀璨的文明【3】。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手指游戏让孩子学会动手、勤于动手、爱上动手。同时,手指游戏也是是亲子间交流最好的游戏。

近几年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给细胞以直接刺激,对健脑十分有益。让孩子经常做手指活动,能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也被幼儿教师和家长广泛认同。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娴熟,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神经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聪明。因此,训练孩子手的技能,对于开发智力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4】

手指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利于大脑智能的开发增强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从小做手指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快速提高记忆力,左右脑同时提升,开发全脑。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手指游戏在幼儿园的使用情况并不少见,但是对于手指游戏的选材以及活动的指导方面没有具体的分析,幼儿园使用手指游戏最多的时候是在餐前或者是餐后,只是让孩子在餐前饭后可以有一个放松而愉悦的心情,对其科学使用并没有深入的挖掘;该手指游戏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否可以将其运用到课堂活动中或是课外延伸活动中,还缺乏许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每个幼儿教师在手指游戏活动中都面对选择什么样的手指游戏、如何组织开展有趣的手指游戏这一实际问题。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把握手指游戏的科学内涵,正确进行手指游戏的选材,找到指导手指游戏的方法,探究制定编写手指游戏选材与指导相关的策略,为师幼的双边教学活动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通过收集各种手指游戏32个,采用制定内容分析表的形式,主要从趣味娱乐、生动形象、可变化性、多功能性、与儿谣匹配5大维度14个项目着手制定手指游戏内容分析表。第一,趣味娱乐维度主要包括好玩有趣、有表演性、有娱乐性三个项目。第二,生动形象维度主要包括生动灵活、具体形象两个维度。第三,可变化性维度则包括动作变化、能够创编两个项目。第四,多功能性维度主要包括益脑益智、训练手指、语言发展、人际互动四个项目。第五,与儿谣匹配维度则包括了短小浅显、具有节奏性、相互匹配这三个项目。因此,通过制定“手指游戏内容分析表”,对收集的32个手指游戏视频资料进行了整体的分析与评价,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手指游戏内容分析表见附件)

 

三、 研究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针对幼儿教师对手指游戏的使用状况进行了手指游戏视频的收集,以手指游戏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选择该游戏的出发点为线索,设计出包括5大维度14个项目的内容分析表,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综合,结果总结如下:

(一)幼儿教师选材时很好的体现了游戏的好玩有趣、有表演性、有娱乐性的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选择手指游戏时,很好的体现了游戏的趣味娱乐性。任何的游戏都要好玩、有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在做动作时表情和动作都要夸张,因为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其想象具有夸张性,他们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特征。这里研究的趣味娱乐性主要包括好玩有趣、有表演性、有娱乐性三个方面。从下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手指游戏具有好玩有趣、有娱乐性的特点,所有的手指游戏都具备有表演性的特点。在表演过程中,幼儿便体会到了趣味性和娱乐性,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表1 手指游戏的趣味娱乐性统计表(单位:个数)

 

项目

好玩有趣

28

4

有表演性

32

0

有娱乐性

31

1

 

(二)大部分手指游戏能体现生动形象性。

表2 手指游戏的生动形象性统计表(单位:个数)

 

项目

生动灵活

22

10

具体形象

25

7

 

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5】。直观、生动形象的动作不仅能让幼儿很好地理解动作,也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下列表1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进行手指游戏活动时,大部分手指游戏能体现其生动形象性。手指游戏生动形象性的表现不仅仅需要游戏本身存在足够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使用者(幼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表现出游戏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特征。

(三)手指游戏基本具有可变化性,但其创编性稍有不足。

手指游戏的可变性。手指游戏可与儿歌结合,同样的手指动作可以与不同的儿谣结合,同一首儿谣也可有不同的手形动作,手指游戏还可以根据儿谣创编。手指游戏的变化非常的重要,不仅仅是手指指型的变化,还有儿谣歌词和节奏的变化。从下列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所采用的手指游戏基本具有可变化性,但是其创编性稍有不足。

多数的游戏都只是在原来的动作基础上进行,使得游戏简单、陈旧、没有新意。虽说手指指型的变化能让整个游戏过程不单调,如果只有一两个指型在反复地做,幼儿很快就没有兴趣了【1】。表中也可以看出,通过创编与幼儿游戏的数量并不多,如果只是在原有动作基础上进行单调的手指指形的变化,不注重创编,整个活动就不具备生气和活力,幼儿也不会有学习新游戏的激情。

表3 手指游戏的可变化性统计表(单位:个数)

 

项目

动作变化

28

4

能够创编

20

12

 

四)在手指游戏多功能方面,益脑益智、训练手指、语言发展三方面的功能表现良好,但在人际互动方面略为欠缺。

智育功能是手指游戏具备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有趣的手指弯曲、伸展、摆动来表现出不同的物体,既能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又能促进幼儿灵活性的发展【6】。正所谓“心灵手巧”,同样的,“手巧”才能“心灵” 【7】。让孩子“动手”就相当于是帮助孩子做大脑“体操”,是帮助幼儿大脑发育的一种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教师所采用的手指游戏都能够达到游戏本身的这一功能,这一点从表3可以看出。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工具【7】。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所以帮助孩子发展语言智能,是早期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表3的数据显示,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语言发展功能很好的体现出来了。

另外,我们开展手指游戏,就是为了营造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使幼儿在协商、合作、互助的环境中与同伴友好和谐的相处【7】。从表4可以知道,手指游戏多功能方面,益脑益智、训练手指、语言发展三方面的功能表现良好,但在人际互动方面略为欠缺。

表4 手指游戏的多功能性分析表(单位:个数)

 

项目

益脑益智

32

0

训练手指

28

4

语言发展

31

1

人际互动

23

9

 

注:手指游戏视频资料32个

五)在手指游戏与儿谣匹配这一方面,其短小浅显、具有节奏性、相互匹配这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幼儿歌曲(简称儿歌)是幼儿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也有部分儿歌是幼儿自己在游戏等场合随口编唱的【3】。儿歌因其短小、形象、生动、有趣味、诵唱起来朗朗上口而倍受0-6岁幼儿喜爱。幼儿在诵、唱儿歌,脑想故事情节,并随着儿歌的韵律手指做运动的情境下愉快地度过了每一天。他们在愉快的手指游戏中学到知识、增进能力,智力得到发展。

下列表5的数据显示,在与儿谣匹配方面,教师所选用的手指游戏基本上比较简单、短小,朗朗上口,具有节奏性。儿谣与手指以及身体动作几乎都能相互匹配。

表5 手指动作与儿谣匹配分析表(单位:个数)

 

项目

短小浅显

29

3

具有节奏性

30

2

相互匹配

30

2

 

 

四、日常活动中手指游戏的指导与策略

 

(一)从幼儿的兴趣引出手指游戏

任何的游戏都要好玩、有趣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幼儿兴趣出发是手指游戏指导策略的重点。

老师在做动作时表情和动作都要夸张,因为幼儿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其想象具有夸张性,他们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特征【8】。毋庸置疑,儿歌是幼儿天然最喜欢的精神食粮。在使用手指游戏时还可与儿歌、儿谣结合,与日常生活结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一样,手指游戏也是可以融入生活。结合生活当中幼儿常见的物体和知识,调动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丰富了游戏内容。

(二)把握好游戏的生动形象性,抓住这一游戏特点进行游戏活动

幼儿时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但大多数幼儿还是保留了直觉行动性思维的特点【7】。这一特点正好符合诵、唱儿歌,手指做运动活动的理念。在幼儿所接触的儿歌作品中,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幼儿的注意,增强他们对内容的理解,通过利用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题材,组合成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活动,节奏明快、富有动感的语言使幼儿念起来兴趣盎然。正因为手指游戏具有这些其他学习诵、唱儿歌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特点,因此在幼儿园的诵、唱儿歌的教育中我们提倡用诵、唱儿歌,手指做动作的形式进行教学,以此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开启他们的心智,从而促进幼儿发展。

(三)注意在原有游戏玩法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的创编

不仅是手指游戏的兴趣很重要,而且动作变化也很重要。不仅仅是手指指型的变化,还有儿谣歌词和节奏的变化。手指指型的变化能让整个游戏过程不单调,如果只有一两个指型在反复地做,幼儿很快就没有兴趣了。但是也切忌指型变化太复杂,变化的程度和指型的难度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设计,否则幼儿很快也会失去耐心。

为了使手指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符合幼儿园课程的需要,我们在保持其特有的游戏风格基础上对多数手指游戏进行改创编。有效的创编要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

1.从手指游戏的内容上进行改编和创新【3】。我们在进行改编与创新时可以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思维法等。①组合法。组合法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两个以上的手指游戏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办法。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②拓展法。拓展法是在不改变原来游戏结构的基础上,对游戏的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③发散引导法。发散引导法是根据还是在游戏中的表现和状态,引发孩子根据此游戏创设出新的游戏内容。通过改编与创新,使得手指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也更为孩子们所喜欢。

2.从手指游戏与课程的结合上进行适合的改编与创新。一旦要改编与创新,应着重从游戏的组织形式与课程的适宜性方面进行适合的改编。

3.选择儿歌、生活情景等要适合创编,充满趣味,贴近生活,容易让幼儿接受。

4.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法、体验法、游戏法、模仿法等进行手指游戏的创编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亲自体验得出结论并发挥想象,把生活经验创编成手指游戏【9】。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创设出良好的环境、轻松的氛围,让孩子爱上手指游戏活动。

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想像创编儿歌。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巧妙提问、引导,让孩子理解儿歌、生活中所做的一切活动,想像创编等等。

(四)重视手指游戏的多功能性,灵活掌握不同程度的手指变化,加强游戏中人际交往功能的运用

手指游戏的多功能性人尽皆知,也就是手指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和利用手指游戏的各大功能,发挥手指游戏最大的作用。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更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手指游戏一般是幼儿单独的游戏,所以多做几遍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所以我们在设计动作时要采用:一个幼儿→两个幼儿→部分幼儿→全部幼儿的策略,增加幼儿间的互动,这样幼儿也会乐在其中。

(五)善于运用短小浅显、具有节奏、与儿谣相互匹配的游戏

匹配不仅是手指指型、动作与儿谣的歌词、音律节奏的匹配,还有老师的情绪与手指游戏的匹配。在游戏创编时要结合儿谣的歌词,做出相应的模拟动作。手指在做动作的过程中,也不是杂乱无章的,必须根据儿谣的音律节奏来把握动作的节奏。老师要特别注意,表情的变化一定要和手指游戏与儿谣内容的变化一致,但是也不要太过夸张,因为手指游戏的重点在于手指的动作,面部表情只是辅助作用,切勿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 秦虹.我教小班幼儿玩手指游戏[J].教学研究.2010,(6)

[2] 蒋惠娟.大班手指游戏活动—白石塔[J].方案研析.2012,(69):07-08

[3] 李兴娜.高职高专学前学前专业手指游戏教学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A].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5-234

[5] 郑鑫.幼儿教育导读[J].健康世界.2009,(2):84

[6] 徐鑫焱.“灵巧的手”活动设计(中班)[EB]. Http://www.cnki.net.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12

[7] 赵惠芳.手指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与价值[J].教育经验.2012,(7):8

[8] 王翠珍.手指运动游戏四则Http://www.cnki.net.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994-2012

[9] 刘丽蓉.手影游戏[J].幼儿教育,2004,(4)

 

附件:

手指游戏内容分析表

 

维度

项目

说明

 

趣味娱乐

好玩有趣

 

 

幼儿喜欢,有兴趣学习、练习与玩耍

有表演性

 

 

利用儿谣进行手指表演

有娱乐性

 

 

愉悦幼儿身心以及情绪

 

生动形象

生动灵活

 

 

游戏反映的物体、动物等非常具体鲜明,就像活的一样

具体形象

 

 

游戏反映的物体、动物等非常相像,就像真的一样

可变化性

 

动作变化

 

 

手指动作有一定变化性

能够创编

 

 

便于幼儿在原有玩法上进行创编

 

 

多功能性

益脑益智

 

 

具有开发幼儿智能和训练大脑的功能

训练手指

 

 

具有训练幼儿手指灵活性、协调性的功能

语言发展

 

 

具有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功能

人际互动

 

 

具有幼儿间相互合作玩乐的功能

 

 

儿谣匹配

短小浅显

 

 

儿谣篇 幅短小、明白如话、内容浅显,便于幼儿记忆

具有节奏性

 

 

儿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朗朗上口,有口语化特征,便于传唱

相互匹配

 

 

儿谣与手型动作匹配协调

 

操作说明:

1.选择广泛开展于幼儿园的32个手指游戏进行内容分析;

2.符合上表“项目”与“项目说明”的在“是”下以“正字(表示频数5)”记录;不符合的在“否”下以“正字(表示频数5)”记录。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11048283号-2
技术支持:无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