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是每个幼教人员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笔者通过考察和了解,对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 表现 原因 危害 对策
一、幼小衔接的含义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之间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教育一般是指幼儿进入小学前的一些教育活动,包括学校、家庭以及儿童自身的教育和学习活动。幼小衔接教育是帮助幼儿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做好小学教育的准备,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客观需求,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衔接和内部精神的衔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奠基阶段。因此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幼儿的角度,从实际出发,教给幼儿适合他们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指幼儿园为满足部分家长的错误需求,忽视幼儿正常教育成长规律,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直接向幼儿灌输小学阶段才应接受的知识内容,导致教育内容小学化,幼儿园通过大量的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幼儿文字成绩的重要性而没认识到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各种能力、意识正处于萌芽阶段,强化了幼儿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全面性、启蒙性的定位要求,对幼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当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缺失。通常,幼儿园对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视,不管是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都积极主动地向小学教育形式上靠拢,而小学则缺乏这方面的准备,造成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单向性。一些小学低年级老师认为幼小衔接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小学关系不大,因此,这种单向的教育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根据刚入小学的儿童的身心特点,他们通常会表现出兴奋和紧张的心态,因为,新的环境一下子无法适应,加上小学的课业任务较重,新入学的幼儿难免会感到一定的压力,容易出现焦虑和抗拒的心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因此,小学应该为迎接新的入学儿童做好准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有效衔接教育工作。
(二)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幼儿园对幼儿的小学化教育现象非常严重。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较以前严格得多。通常,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学习任务跟小学差不多,背诵课文、做作业、算术等等,而不是注重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园的办学宗旨本应是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这种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综合性的素质,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说话能力、交际能力、动脑能力、学习创造性等等。如今的幼儿教育也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缺少趣味性、缺少图案色彩、教具演示、课堂游戏等。这样的教育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会造成幼儿的疑惑以及丧失学习兴趣。小学化教育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幼小衔接的师资力量匮乏。据了解,在当前幼儿园教师中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中有部分还担任着大班教师的职务,由于缺少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对他们的环境适应力的培养考虑欠佳等问题,造成幼儿对小学的教学环境感到陌生,无心学习。这对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非常不利,还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总体比较匮乏,有不少地方的幼小衔接教育甚至是被忽略问题。
(四)幼儿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家长是孩子启蒙老师,幼小衔接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家长的努力配合。笔者了解到,很多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比较传统,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兴趣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的家长急切地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些超前的能力训练以求超越同龄的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他们认为孩子能读会写肯定就很聪明,越早教育就越能提早挖掘孩子的潜力。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儿童拼音、加减法等,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写算术的能力,却很少关心幼儿是否有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跟同班的同学关系处的怎么样等等这样综合能力。幼儿教育应该渗透到多个知识领域,从不同角度培养幼儿情感、态度和技能,培养幼儿环境适应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衔接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首先,面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案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他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数字“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妈妈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这位母亲提起诉讼的理由是: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后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任。最后幼儿园败诉。陪审团的人员认为,该幼儿园的做法犹如减去了伊迪丝一只想象的翅膀,使孩子在智力的启蒙阶段,不能在想象的天空中振翅翱翔。
幼儿园是幼儿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乐园。幼儿园创始人福禄贝尔认为:“儿童生而具有各种能力,儿童天赋能力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来进行,既要适应儿童内在发展规律,又要考虑儿童生长的自然环境”。而我们的幼儿教育只注重了知识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忽略了体育锻炼、人格培养,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使幼儿的心理受到了伤害。扼杀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好奇心。影响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与小学教育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以下几点是本文认为的具体危害。
(一)心理发展受到影响
很多家长根据自己的意愿,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比别家孩子好,比别家孩子优秀,所以就给幼儿报一些补习班,孩子本来就是拒绝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学好的话还会挨骂,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对孩子心理上的创伤。舅舅家的孩子报了补习班,除了周一到周五的学习时间,本来星期六星期天是应该休息的,但她每周都要去,看着其他的伙伴都可以玩,然后她对舅舅要求这次不去上补习班,然后舅舅病没有同意,还对她发了火,你不去上补习班,你怎么能上一个好的小学呢?当时她哭着说,那我就不上小学了。
因此,正因为我们没有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味地去给他们灌输知识,让他们产生害怕和厌倦的心理,并且这些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样只会扼杀他们的天性,剥脱了他们游戏的权利,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
(二) 身体发展受到影响
在一般的幼儿园我们都会看到以下的几种情况: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老师像规定小学生一样去规定幼儿,上课一定要做坐好,不准转身和其他小朋友讲话。小朋友在午睡后想去上厕所,会被老师看做这是不听话的表现,课程安排的很满,幼儿的自由或者集体活动时间补充,教师的这些行为会对幼儿的身体成长造成危害,导致有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的幼儿造成体弱多病的现象。幼儿在园就是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让自己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样身体才会健康成长无所以教师应该遵循他们的身体发展规律。
(三)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不少家长为了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报补习班,想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他们所谓的“特长”,有时甚至报多个补习班,想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人,可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啊,这么多的补习班,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影响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是讨厌,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开展家园共建活动,普及科学的育儿观
1.从幼儿园的角度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有尊重、平等、合作的意识。争取家长对幼儿园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幼儿的能力,传授给家长正确的教育幼儿的方法,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以至于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幼儿学习和接受自己这个年龄阶段所应学习的知识,给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2.从家长的角度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幼儿的习惯包括很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太高,以至于走进了一个误区,片面的去重视知识的灌输,关心自己的孩子学到了几个单词,会背几首唐诗,会算多少以内的加减法,忽视了幼儿其他各个方面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很多家长都不明白,以为孩子一天在园时间都在玩,其实幼儿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都在一日活动中,吃饭的时候不与他人交流,不挑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洗手,喝水排队。其实这些都是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所以,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这样反倒会害了孩子,我们应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
(二)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强化对幼儿园的角度,使幼儿教育在理念方面, 把幼儿身体健康教育回归到首位,在教育任务和内容方面,实行保教的策略。在教育方式方面,上游戏回到最重要的位置。幼儿可以自主自发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进行教育评价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到幼儿的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发展。
(三)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取向
幼儿园不应该有贪图功利的想法,要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首要任务。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为由而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坚持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时光。
(四)加强保教结合
在幼儿园中,应严格要求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应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证书,并具有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在幼儿园实行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教育,所以保育和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结合。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让幼儿在园学到更多的知识。
五、结论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幼儿的家长我们不能对幼儿的期望过高,不能为了让孩子变得聪明就让幼儿去报各种补习班,如果一味地去给他们施加压力,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幼儿在园时,教师应正确的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让游戏回归到主体地位,幼儿其实可以在游戏中学到许多知识和规则,比如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等。幼儿园就是给幼儿提供快乐的地方,而不是施加压力的地方。所以,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纠正措施[J],幼儿教育,2004(4)
[2]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教育科研论坛》2007
[3]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2008
[4] 刘丽娜:《关于改变幼儿园小学化现状的思考》[J].课堂内外,2014(3)
[5]李大维,刘秀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报,2006(6)
[6]严红枫.幼儿教育不该小学化[N].光明日报,2003 0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