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河西区中心学校 李泓乐
最近一段时间学校组织开展了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公开教学,使自己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愈发觉得责任的重大。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更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想让全班60人,人人爱上作文不是一件容易事。沉下心来,将自己这十二年来的作文教学进行梳理,和大家探讨自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认识和做法,希望以此得到更多的指导:
一、好作文是有准备的人写出来的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实现这样一句话,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在扎扎实实中下功夫,为学生能“我手写我心”夯实基础。
1、学生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字词过关的同时,从一年级起,平日生字本组词后都要有造句,课课如此。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随之提高,一二年级是从当课词语中选一个写简单的一句话,三年级是选两个词语各写一句话,四年级选两个合起来写一句话,到了现在五年级,就是选出多个词语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单就这一项居然写出一页半的美文。这样,既强化了字词,又发展了想象思维和语言的整理。
2、除了加强遣词造句的能力,课后练笔是又一个最佳锻炼作文的机会。课堂中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不只做教材的粉丝,多方面培养能力,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手把手教给学生随时对所读圈、画、勾、批注,写出真实感受,关注学生情商,使语文课堂在老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螺旋似的上升。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让学生在走进文本,写出对文本中更深的感悟和体验,这样生成的真实感受是最真的,是我想要他们达到的。记忆最深的一课是五年级时的一篇课文“再见了亲人”的课后练笔,书中这一处地方特别小,我让孩子们简单写,之后看在哪一处扩写,同学们又加进了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最后一起为自己鼓起掌来。那时,他们体验到了作文带给自己的快乐。
3、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绝不是习作的附属品,它同样是语文的儿子。言为心声,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现场思考、组织语言,达到最后的畅所欲言,这为写作也打下良好的基础。
4、作文评改中提高质量。每一次的作文力求都在学校当课完成,两节课时间进行指导、写草稿和讲评、修改,时间不够用就用三节,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写的真实,教师指导及时。作文教学本身就是急不来的,它是点滴积累,它是日有寸进,我静待花开。
二、日记是孩子最好的心灵体操。
把学生的每一次激动,变成他们毕生的喜爱。从四年级起,我的学生始写周记,这个周记与作文的习作不一样,是一星期以来的回顾,对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某一件事的所见所感,要真实的、灵动的、不加任何成人雕琢的,读起来上瘾啊!
最盼望的就是周一收周记,然后徜徉在孩子们的小天地里,听他们的诉说,让我充分感受到他们之间传动的友谊在班级中慢慢四溢,这份爱是孩子们的精神财富,批周记成了首选,从班级博客上摘录一篇,如下: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晴
跳大绳 —— 赵雪雯
这一周,我看见许多同学都会跳大绳,我觉得我也应该会跳,于是便冲上去跳了一个。
唉!根本没跳成功,我便找到孙权让他教我跳大绳。孙权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便教了我。他告诉我:“一定要在绳子刚刚起来的时候冲上去,还不要冲的太近或太远,因为到那个地方的绳子高,你容易跳不过去。冲到绳中间是你跳绳的最佳地方。”他说的这些话使我牢记在心。
于是,我又试着跳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练了很多遍都没成功,于是我便去请教羊婷。羊婷说:“你已掌握了技巧,那你跳不会就说明你练的还不够。”她还说:“其他同学让你跳的次数少,改天我拿我家的大绳,再找一个人摇绳,让你多跳几次。”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里是那么地温暖。
经过几天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跳大绳。这周我不仅学会了跳大绳,而且更加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我很感谢孙权和羊婷。真想当他们有困难时,我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我最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你们这次帮助使我永远不能忘!”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生的作文更舒展、更自由,更是他们独特的自己。丧失是兴趣,等于破坏了根基。
三、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曾有一位教育家说:“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就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细细品味,真的是这样。培养兴趣,关注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更多的好书,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在阅读中寻求更多的快乐。每月两本的阅读已经坚持了近三年,学生们收益良多,家长对此更是称赞不绝,充分的阅读是无尽的财富。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 生活有多宽,作文课就有多宽,我们的工作,为学生创造提供出一个又一个实践的机会和过程。我愿在与学生的心灵碰撞中挖掘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在精耕细作中让学生自由呼吸、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