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视角,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创新中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数学视角、理念创新、德育、特色
    “数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书育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教育过程,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数学视角,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教育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文化反哺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有能力也有胆量怀疑教师和教材上的东西。学生不再是虔诚聆听,而是确信、理解、质疑,然后反思。学生“质疑”和“反思”,数学课堂从“物化”变成“人化”。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人的思想道德,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过程中,需逐步形成一个对世界的理性认识。而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所积累的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品德。
    数学教材里有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但需要教师深入地挖掘出来,变为学生可接受的东西,开拓学生的认识视角,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培养爱国情感。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辉煌,很多发明都比外国早。如果仅讲这一点,就显得肤浅,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教师应深入地发掘其深层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勾股定理时,教师不仅要讲我国发现勾股定理比国外发现的所谓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早 500年,而且要讲我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要比国外的简单、优美得多。勾股定理被誉为数学中的两大宝库之一 (另一个是黄金分割),现在已发现它有近 400 种不同的证明方法,连美国的第 20届总统格菲德也给出了一个优雅的证明。这一切都说明勾股定理有丰富的数学文化价值,“赵爽弦图”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比例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为23℃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l: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乃至心灵上的震憾。学生从这么多的素材中,必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只有数学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加与减的互逆,乘与除的互逆,性质与判定的互逆,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等内容,渗透“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讲“圆”时,为了更好地了解的形成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设计制作了关于“神舟”六号从发射到升空,然后绕地飞行的动画片,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随着飞船的升空,学生的心情激动起来,为国家的日益强大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特色学校的创建鼓励创新意识。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勇于生疑、敢于质疑。敢于怀疑、敢于追求真理、不盲从权威的探索和创造的精神。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方向,创新才有动力。要求创新学习和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视角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