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罗洪梅
 内容摘要:爱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与心灵的缺陷让他们的承受力非常脆弱,同时也失去了同龄孩子拥有的快乐。社会为他们搭建了特校这一成长平台。作为特校教师,需用更多的师爱去引导,去帮他们建立与社会情感沟通的纽带,走出自卑,树立自信的信心;师爱还是他们思想品德健全,塑造心灵与人格的明灯。在特校这个特殊行业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携手用“师爱”帮助这群特殊的孩子打开融入社会的心灵之窗。
关键词:师爱   心灵之窗  自信  人生    催化剂
 爱是一名教师必需具备的素养,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就指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一位老教师也曾对我说过,“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不需多高的水平,但不能没有爱。”可见,爱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生命线。下面就根据我担任培智班班主任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师爱对残疾儿童的影响。
一、师爱是智障孩子融入群体生活的引路人。
据研究资料显示,智障的孩子不能与人正常接触,虽然是孩子,但缺少孩子对人的依恋,通常表现为不理别人,对人极为冷淡,从不主动找人玩耍,也不主动参与别人的谈话,自己玩自己的,不会像一般孩子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对亲人和对生人的反应没有什么差别,看到陌生人也不畏惧。同时,他们与人沟通有障碍,包括语言上的障碍及非语言上的障碍。语言上发育迟缓,患儿通常是“都几岁了,还不会说话”。只会说个别单字,不能将这些单字连成句。非语言障碍方面,主要指他们目光游离,让人捕捉不到,另外不会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等等,喜欢做重复性的动作,生活刻板、一成不变,出门要走同一条路线,要用固定的马桶等,一旦更换就会显得焦灼不安。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喜欢原地转圈等重复性的行为。他们对外界的反应异常,对父母的呼唤大多“听而不闻”,对于疼痛冷热等外界刺激,反应也不够灵敏。因此,这些孩子就自然脱离了群体生活,独自遗留在自己的世界,活动的空间被压缩在独自的家庭,失去了与外界的沟通,被遗忘在另一个角落自生自灭。17年来,我一直在普通小学任教,孩子们活泼的身影,甜美的笑容是我工作的动力。2012年9月我由普通小学转入了特殊教育学校,并担任二年级一班的班主任。虽说事先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但接触学生那一刻,整个人傻了,准备好的说词在脑海里成了浆糊。特校没有升学压力,工作量轻,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只有当你真正走入这个特殊的教育行列,你才能深刻体会肩上责任之重,老师工作之艰辛。孩子首先不跟你接触,不愿意与其他孩子相处,自己玩自己的,坐不住,女生对男生没有性别的概念,如果出现了一些不当的举动,不能批评,你说了她也不理你,甚至躲的更远。如:我班一个孩子你每节课都得去找她,平时不注意就翻垃圾桶,小朋友说她还会打人。如果老师的方法不当,孩子会变得更急躁。这时作为老师只能用无微不至的爱去关心他、引导他,让他感受爱的温暖,集体的快乐。成功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懂得与人相处的简单方法,学会过集体生活。我们用爱一点点发现,一点点表扬,让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一点点进步,并逐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逐步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首先要学会爱学生,只有从心里接纳学生,你才会主动去了解孩子的一切。爱学生,才不会厌弃、不藐视学生,才能以慈母之情去关爱、鼓励学生,使他们逐渐战胜自我,树立信心。残疾儿童由于残疾带来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这就更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关爱、尊重和体贴他们。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露出本属于他们的纯真笑容。其二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育领域也是这样。所谓各师各教,每位教师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法。综观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方法上也可为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师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爱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的纽带。
培智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缺陷,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兴趣等心理因素方面不同于正常儿童。所以教学时除了教他们基础文化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心理康复,教师要用爱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之窗,消除内心的自卑感。让他们走出自我,学会用一颗健康快乐的心去面对社会,融入人群,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同一片蓝天。给予智障学生的师爱,不仅仅只是关心、同情、怜悯。而是要给他们真挚的“师爱”,一种比父母的爱更加伟大的爱。这种爱包含着一种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公民,为适应生活,自食其力打好基础。这种爱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怀、体贴,能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从而产生满足感和安全感,师爱潜移默化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生活学习的强大动力。
智障孩子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外界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恐惧的。他们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言语。如:我班的刘桉同学15岁了,来学校一星期都是爷爷陪着。虽然眼中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但不敢靠近。老师去哪儿,他就跟着跑,远远的站在一边看,叫他,低着头走开。一天,他说想爸爸,吵着要走。爷爷没理他。他跑到宿舍关着门又哭又闹,任谁叫都不开。我走到窗子边轻声说:“刘桉,你想爸爸了,关着门去不了啊,把门打开,爷爷才能陪你去啊。”说完,我默默的等着。过了一会儿,门开了,就这么一个大男孩坐在卫生间的地上边哭边唱,满头大汗。望着眼前的这一幕,我流泪了。我拿了一块毛巾帮他檫,这次他没躲,只是哭的更伤心。智障儿童的承受力较弱,教师要小心去呵护。只有孩子真心接受你,所有的设想才能付诸行动。用师爱去打开心灵之窗,为以后的教学互动铺路搭桥。
四、爱是教师帮学生走出心里自卑,树立自信的催化剂。
培智儿童的知觉较迟钝,记忆支离破碎,识记速度缓慢,保持差,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而言语出现迟缓,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所谓词不达意。思维上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情绪表现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做事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不合群,喜欢自己玩。作为教师,怎样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师爱。虽然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有缺陷,但对爱的渴望并不比正常孩子少。在学校,他们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老师。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夸奖的表情,一个鼓励的手势对他们来说如沐浴春风。我班学生杨龙肖来一个学期了,就是不敢下笔。一天上课,他偶然在本子上点了个点被我发现,我走上去摸着他的头夸张的说:“你会写点了,写的真好。”其他同学都转过脸看他。他高兴的重复说:“老师,我会了。”我竖起大拇指,他激动得发抖。几天后,他给了我一本写满点的本子。慢慢的他还学会了写横和竖。这对正常孩子太简单了,可对智障儿童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像这样的列子太多,每一位来到特校的孩子在老师们的关爱下,学会了上厕所,学会叠被洗脸,学会与师生进行简单交流,学会……宿舍与操场上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笑声。学生的这些种种变化,就是老师一些不起眼的爱让这些孩子树起了生活的勇气。
    五、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美好心灵的明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那么,教师为什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呢?因为教师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引导者的地位,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美好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必然反映到学习、工作和活动的行为上,学生在校学习,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而爱正是信息传播的途径, 如: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教育都是通过爱心传递才会像涓涓小溪流进学生的心田发生作用,心灵之窗才会慢慢打开,才会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即便是同学间说声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见到老师问声好,伸出小手去帮助同学。这些语言与行为的表现都证明了教师对学生无私、宽厚、高尚的爱,是他们迈向新人生的指路灯。
    残疾儿童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关爱,作为人民教师,要关心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从中得到爱的温暖,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孩子走出残疾人无用的阴影,笑对人生。这样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光荣称号。爱是教育的灵魂,就让我们用爱为残疾儿童打开心灵之窗,去挑战未来的人生路。
参考文献:
1.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第3页) 作者:如文   来源:中华励志网  更新:2011-7-17
2.弱智儿童的心理表现来源: 网易女人2009-04-10 09:16:09  
3.智障儿童360百科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