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简述幼儿园民间音乐游戏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音乐游戏  幼儿园  传承发展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遗留下的传统文化已经在现代社会钢筋混凝土的充斥下,变的少之又少,濒临消失。民间游戏也是我们伟大文明的传承瑰宝,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先辈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身心健康的创造生活,也体现了他们那一代青春风华的精神风貌,更展示着他们的幽默与智慧。所以,民间游戏绝对称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发扬传承。
     而音乐作为听觉艺术,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等塑造出艺术形象,来影响人的情感。鲁讯曾说过,“愈是民族化,愈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地方色彩,愈能为世界所承认”。民间音乐汇集了各民族的特色,包揽了各种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歌谣等几个方面。民间音乐艺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要精心筛选一些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民间音乐内容,渗透于幼儿音乐活动中,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让这些带有浓郁民族艺术氛围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教育所渗透给孩子的民族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通过“看”和“听”,潜移默化地使民间音乐在幼儿脑中扎下了根,调动了他们对民间音乐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民间音乐的欲望。
     一、 民间音乐游戏,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20世纪40年代初,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把教人做人定为“活教育”的三大目标之首。 “活教育”是陈鹤琴吸取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营养,结合中国的国情而另辟蹊径的探索。这些理论今天仍具有启发性,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目的。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和理想追求,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环境与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摆正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不要生吞活剥国外的幼教模式。在多元文化时代,本土的民族文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音乐是思维强用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等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首先,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好的音乐,可以振奋精神,起到鼓舞人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其次,音乐教育不仅只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而且和我们如何更快更好的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音乐还可以喧泄感情,有益于身体健康,使生命和谐。好的音乐能感动人,是精神的源泉。音乐游戏是孩子们需要的,是幼儿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发儿童情感、使儿童获得快乐的重要途径。音乐游戏不仅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得以发展,也是培养和塑造幼儿智商和情商的无价良方。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音乐具有乡土性、即兴性、人民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内容丰富,从唱、跳到敲、打,面面俱到,内容丰富。它既容易走进幼儿的心灵,为幼儿所理解接受,同时又便于收集、易于使用。让幼儿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萌发民族自豪感。
     二、 幼儿园音乐游戏,不可缺少民间特色。
     幼儿园的每一次活动前,老师都会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以此导入教学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传统游戏逐渐被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取代。在电子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家长会让孩子跟着平板电脑学数数、学儿歌,一玩就是一天,正因为如此,在幼儿园随处可见戴着眼镜的孩子。幼儿期是孩子们身体素质、智力因素和各种习惯品德培养的重要时期,由于民间传统游戏主要以小组形式开展,且多为户外游戏,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民间传统音乐游戏不断流传,幼儿园教师应大力开展民间传统游戏,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应尽量抽出时间,与幼儿一起进行民间传统游戏,开展亲子活动。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亲情交流。可以说,民间传统音乐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轻松有趣。幼儿园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具有根基意义的工作,幼儿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没有能力可以培养能力,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基础可以奠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小曲、表演地方戏剧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比较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教师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
     当前幼儿园对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传。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不但可以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乡土音乐文化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总是与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有着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其它文化无法替代的。乡土音乐有很强的渗透力,儿童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不自觉的被打上了乡土文化的烙印。如果将乡土音乐纳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形成具有自己幼儿园特色的园本音乐教材,那么,幼儿园音乐教育将会更富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利用幼儿园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有效策略,不但充分挖掘利用了乡土音乐资源,并建构了以歌、舞、乐三位一体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具有趣味性的本土音乐融入幼儿的活动中。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对本地区的节日、民俗、文化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还会创编唱儿童歌谣、民歌,萌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意识,提高了人文素养,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 传承与发展,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
     父辈们大部分在劳作时或庆祝丰收,节庆时都会有一些关乎于生活的一些儿歌或游戏的创编,这里面都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传给我们的时候也将他们的人生观和精神价值传给了我们。我记得有一首哄孩子入睡的歌谣《睡懒觉》我的父母唱给了我,而我又把它唱给了我的孩子、、、、、、所以,这代代传承的不不仅仅是生活的智慧,而是情感的远行。
     1、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校应该为学生设置种种环境,让他们能在这种种环境里直接去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创设相应的环境,让幼儿去看、去听、去摸、去感知,使他们获得的物体直观、形象、具体,印象会更深刻,更容易产生学习的愿望。处在相应的环境中更能萌发孩子们对音乐游戏的学习和认可,也让我们的民间音乐游戏的意传承。因此,我们会在幼儿园及班级环境创设上给孩子多设置可以互动的音乐游戏学习机会,例如设置独立的民间音乐游戏区,提供一些听、唱、学、跳、欣赏、表演的道具等等,从而以点带面慢慢渗透民间音乐及游戏玩法。
     2、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来园活动中,我们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园近年来在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中,倡导在教材选用上尽量多选用民族音乐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上,倡导将现代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法结合使用;在校园广播和音乐欣赏上,注意多给幼儿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介绍有民族特色的乐器等,尽量多给孩子们接触民族音乐的机会和营造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以上仅是我对民间音乐游戏进驻幼儿园的一点积极的观点,对于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发展与传承的意义和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将民族精神精华通过自己得以提升的同时,又将这一民族血脉高高传下,而且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凸显民族传统智慧,也更多的宣传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的美丽与印记,让大家的情感得以共融,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