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田阳县那满镇内江小学: 陈富初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一向以讲文明、懂礼貌的优良传统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待人以礼,讲究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文明、懂礼貌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据我们对一至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孩子,约有80%以上不懂礼貌或礼貌不周。许多孩子待人接物不懂礼貌,见人不知打招呼,说话从没用过“您”字......更有甚者,没大没小,不知关心、尊重他人,缺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那么,如何有效的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呢?根据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巧变形式,活化教育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习惯,不是几句话、几天就可以教育过来的。教师要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
 1.故事激趣,轻松又有效
对于孩子来说,反复地一遍一遍地讲道理,很是抽象,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若适当地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润色我们的教育,或许对于文明礼仪知识的普及更有帮助。如在教育孩子给别人提意见或接受别人意见时应做到的哪几点中,我先给孩子们讲了《抹点“甜蜜”再说话》的小故事。再让他们讨论给别人提意见和接受别人意见时分别应该做到哪几点,再帮助他们总结出要领。或许对你苦口婆心的说教始终都不能打动孩子的心,但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一讲,他们的兴趣就来了,听得认真,记得也深刻,大家一起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2.编成儿歌,好记又易懂
儿歌有着生动活泼的韵律,不但容易记忆,而且能将深刻的道理简单化、儿童化,它的趣味性足够能吸引孩子们。若将文明礼仪的要求分别编写成短小精悍的儿歌,则能使孩子们随口传唱,时时处处都记得该如何讲文明、懂礼貌。
    如根据学生乘车时容易忽略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应该注意的礼貌,我们编写了《文明乘车歌》:“同学们,要记牢,上下车时队排好。上了车,不乱跑, 准备零钱去买票。 车厢里,不大叫, 安安静静秩序好。有座位,不去抢,老人孩子照顾到。下车时,不拥挤, 耽误时间易摔跤。讲文明,讲礼貌,开开心心上学校。”利用晨会课让孩子们通过拍手读儿歌,男女生对读儿歌等形式加深记忆,从而牢记乘车也要讲文明、懂礼貌。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将教育趣味化,让一首首充满稚气的儿歌走进孩子们的生活,陪伴着孩子一起学习文明礼仪,这会是孩子们终生都难忘的。
3.小品展示,知错又改正
      孩子还小,对于自己的一些行为和言语,并没有意识去判断对还是错。如果教师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文明的行为就狠狠地批评指责,强迫其改正,那样就大大的伤害了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若能换一种方式去告诉孩子们错在哪,哪里应该改,那么孩子们自然会更乐于接受。根据平时观察,发现班上部分学生的不文明行为以及语言,抓住要点编排成小品,选几个学生在班上演一演,创设了特定的情境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在看表演、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接受着文明礼仪的教育,并且真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改正缺点,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二.以身作则,榜样育人
1.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学生帮老师做事时,老师也应该微笑着说“谢谢”;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当老师要求小朋友做事时,也应认真地说“请”……尽管只是小小的一个动作,轻轻几句话语,却体现着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并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2. 家长是孩子的示范
      文明礼仪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我们同样要重视家长的示范作用。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在生活中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比如,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粗话,与孩子相处时避免不文明的行为,有时不慎碰了孩子,马上就对孩子说“对不起”等等。家长是孩子的师范,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有文明的家长,必然能培育出有礼的孩子。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文明礼貌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只要我们重视对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就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待人接物热情、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文明礼仪教育是一棵有生命力的种子,只要适时播下粒种子,它就会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生根,并在青春花季结出丰硕的果实。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