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摘要: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原国家教委早在 1986 年12 月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中就明确提出:“ 要培养学生 ……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及小学的撤并,寄宿学校的建立成为了家长的需求,大批离学校较远、家长外出务工的小学生走进了寄宿制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对于农村寄宿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   小学寄宿生   生活自理    能力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原国家教委早在 1986 年12 月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中就明确提出:“ 要培养学生 ……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我国农村人口多达9亿,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绝大多数父母已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大量增多,许多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看护,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缺乏独立、自理的能力。大量调查表明许多孩子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社会适应性差、抗挫折能力低等缺陷,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
        随着农村大量教学点及小学的撤并,寄宿学校的建立成为了家长的需求,大批离学校较远、家长外出务工的小学生走进了寄宿制学校,开始过着远离父母的寄宿生活。我校地处镇中心,长期以来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成绩的优势影响,吸引了临近的许多学生来我校就读,因为离校较远,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无人管孩子的现象大量存在,我校顺应教育的需求,成为了半寄宿制学校,这样学校不仅要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担任为人父母的责任。要知道一个孩子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跨入社会后,他必须要面对社会,必须学会融入社会,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面对,做到自强自立。对于农村寄宿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远离父母照顾,年龄仅从九岁到十一二岁的孩子们在学校这个集体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我结合学校近几年的管理和个人的调查研究谈几点建议: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寄宿生的管理
        1、学校校园面积广的学校,领导们应当想办法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住宿环境,让学生吃得习惯,住得安心,给学生有家的感觉;精心挑选耐心、细致、责任感强,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专职寄宿生的生活老师,把寄宿生的事放在心上;按时检查、经常过问、及时解决寄宿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情况,针对寄宿生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长探讨教育方法。做到“亲密联系,紧密配合,共同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
        3、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自主管理,重在培养”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方向,以“规范学生寝室内务,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开展打造“样板寝室”的创建活动;通过“加分、扣分”等手段,加强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学生宿舍的管理,把我们学校学风建设和寝室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规范学生基本行为,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良好风范和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二)、班主任倾注爱心,教育、管理学生
        1、 用“爱”作为教育的基础。老师给学生的爱能够抚慰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这种爱应该是介于家长的本能和老师严厉的爱之间的一种情怀,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待学生要有善心、爱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照顾学生,不要过分苛求孩子,可以允许孩子犯错误,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夸奖孩子,激励孩子,感动孩子;这样也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2、做学生的父母与朋友。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不要站到学生的对立面,尽量站到学生的心理,争取和他们做朋友,给孩子父母般的关怀,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经常与管理老师交流,做到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对违纪、犯规的学生认真地进行批评教育,不厌其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班主任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天天与学生见面,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好的习惯应当及时指出,让学生及时改正。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吃饭时喜欢把脚踏在别人的凳子上,这些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应当及时提醒,争取使他们提升自己的素养。
(三)、提升生活老师的管理水平,给予寄宿生父母般的关爱
1、深入学生,爱严有度
        生活老师要详细了解学生心理,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关心和支持,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多参与他们的活动、值日、吃饭、聊天,让他们感到“爱”。但学生有缺点和错误时不能一味的包容、放纵,要严肃批评、指正。对待寄宿生管理工作,既要有“松树一样的原则性,又要有柳树一样的灵活性“,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2、对学生问寒问暖,真情备至。
        农村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有的学生会感到孤独:因为他们既要承受学习压力,又要承受生活压力;如果老师带着真情去关心他们,指导他们,学生会感受到身边就有父爱、母爱,体会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的内心会被感动,更会用心去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栗山学校的生活老师做得很好:给特殊情况的学生烧开水,煎药。
3、制订和完善寄宿生管理制度
        习近平主席说得好:军队必须讲规矩。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学生更应该讲规矩,因为他们还正是受教育的阶段。教育部门制订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根据相关教育制度结合实际制订《寄宿生管理制度》,如果学生违反了相关规定,就按照相关条例处理。寄宿生活需要“慈母”,但也需要“严父”,一味地夸赞学生,迎合学生,反而会把孩子惯坏了,我们坚信:跪着的老师永远也教不出站直的学生!
(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1、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孩子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都起着重要作用。孩子在学校寄宿,家长不应有“孩子有学校管理,自己无责一身轻”的思想,相反,因为孩子在校寄宿,应给予更多的关注、重视。每当学生节假日回家,家长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省心健康 ,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联系,争取及时解决问题。
        2、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做好榜样、每到三月,我们都要学习雷锋;因为,雷锋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雷锋,能够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让人间充满爱。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藤结什么样的瓜,有什么样的果开什么样的花”,这句话也很有道理;很难想像,父母天天打牌,天天吵架,这样的家庭会培养出一个有用的读书人!寄宿生班主任要多与家长交流、沟通,让他们参与到寄宿生的管理中来,这样会更利于培养寄宿生的自理能力。
(五)、常抓不懈,形成习惯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这话很有道理。要提高寄宿生的自理能力,常规管理必须常抓不懈,要成为一种常态。每天晚上的寄宿生就寝情况、早上的起床、内务整理情况、卫生打扫情况都做好了检查、记载,通报在寄宿楼下面的黑板上,班主任再对做得不好的方面及时处理。每周评选文明寝室,并且给予表彰奖励。时间久了,寄宿生似乎都成了习惯,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做得不好的地方,也在积极整改。我们深知:成绩不讲不得跑,问题不讲不得了!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小学寄宿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教育管理过程,我们要带着问题去研究,带着希望去寻找;我觉得:孩子还小,只要他们自己能做,就要给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束之以规章制度,再结合家校同心;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农村小学寄宿生的自理能力一定会提高;他们不仅会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会成为生活的强者,那将是我们最终的期盼!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