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随着“健康第一”教学主导思想理念的统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创新应用到教学中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加大地域特色课程的开发,使我校体育课程教学、阳光体育活动显现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我们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的结合,创立新型的体育活动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我校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活动新体系。因此,提出《城市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策略研究》,探索在城市小学有限的空间和场地条件下,怎样才能能进一步举办好“阳光大课间”,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内容,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整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阳光大课间”这个形势辐射每个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终生体育的意识,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一、研究目的
1.通过对城市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小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目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及其效果实践、总结,创编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的活动内容、形式,开发出新的体育课程资源。
3.使学生学会并掌握一到两项健身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提高学习效率,还学生一个美好,快乐的小学时代和—个健康的体魄。
4.通过研究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内容、组织策略、评价体系等,能够找到一种适合本学校开展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且效果良好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办学品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书籍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
通过组织各年级学生进行大课间的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等,并制定相关的活动策略。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学生参加课间体育活动习惯、方法、内容,来了解学生体育态度、意识、兴趣,记载和分析观察结果为撰写本论文积累资料。
4.数理统计法
对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施前、施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5.经验总结法
推广成功经验,修正失败教训。
三、内容与形式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比,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保证。
一通鼓敲响,高阳儿童鼓舞来了。操场上,火红的腰鼓、扁鼓与金黄的鼓棒,上下欢飞,伴随着孩子们的呐喊声, 2000余名高阳学童就会一起敲   响的“高阳儿童鼓”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在面前,场面十分壮观。男同学打扁鼓,女同学打腰鼓,孩子们在激扬的鼓乐声中翩翩起舞,并随着音乐不断变换队形,摆出各式不同的“鼓舞”造型;鼓舞的最后,孩子们将摆出风帆的造型,寓意精彩的人生从这里扬帆远航!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挥洒着幸福的汗水,感受着鼓声的激昂,也享受着运动的乐趣。
二通鼓引出鼓高阳大舞台。活力四射的舞蹈、婉转悦耳的歌声、诙谐幽默的小品、变化莫测的魔术、跌宕起伏的器乐演奏……从2012年春期开     始,只要走进高阳小学,每一天你都能看到各种精彩绝伦的艺术表演,师生共演,家长同台。一期一个主题,一天一个班级,学生自主投票并产生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年度总冠军……它们把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艺术的天堂!
三通鼓拉开师生自主活动的帷幕。孩子们围成太阳花的形状,以传统游戏为主,以班级为单位,让师生在实践活动中创建了“一班一品”或“一班多品”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除了学校提供的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实心球等常规体育用品外,大多数班级的游戏器材是师生自己动手做的,如扇子、毽子、沙包、方巾、沙瓶等,这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节约了学校经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钻山洞、传皮球,其乐融融;四年级的学生伴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跳起了集体舞,神采飞扬,快乐无限。六(1)班跳大绳活动也不示弱,绳如长虹,少年活力都在跳跃的脚步间尽情绽放;五(1)班花样小跳绳活动同样令人目不暇接;五(2)班一个个旋转的呼啦圈给操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五(3)班同学们在跑道快乐地推铁环,让许多人重拾了童年的美好记忆。欢快的节奏,跳跃的音符,灿烂的笑脸,趣味的大课间游戏给予孩子们阳光的呼吸,给予孩子们广阔的天空,给予孩子们七彩的世界。师生的互相参与,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和创造,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通鼓我们鸣鼓收兵,整个大课间活动结束。在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中,孩子们练习密度为60%,负荷为中等。退场时,按规定的年级和班级顺序,和着优美欢快的儿童音乐,按规定路线逐一退场。通过入场和退场形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参与大课间活动时对周围环境保持一种新鲜感,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快乐,符合了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参与兴趣得到了提高。
四、结论
      (一) 摸索总结出了城市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策略。
策略1:建立完整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机制。
       实施策略1的方法:(1)以比赛、评价的方式,经常性地举办全校性的、各年级组的、班内各小组的、多种形式的大课间活动比赛。(2)与少先队大队部合作,大队委的学生每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每周流动红旗评比中,每周选值周人根据要求进行评分,内容:①集合速度快、静、齐 。②课间操质量 。 ③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纪律 。④结束集合快、静、齐。(3)把大课间活动实施的情况与教师和班级的奖励结合在一起。(4)另外学校还通过广播、板报、班级小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加强教育,还特地办了一期有关“鼓文化”的专刊板报。
策略2:创新组织模式,提供有力的活动保障,较成熟成功的有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相结合,自助餐式的活动项目及参与方式,固定项目与临时项目相结合。          
        实施策略2的方法:(1)星期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值周总结;接下来是高阳儿童鼓舞表演,含进场和出场的队列训练。(2)星期二“七彩阳光”集体操和欢快的“小苹果”集体舞,含进场和出场的队列训练。(3)星期三“七彩阳光”集体操和学校师生共同编排的“校园足球啦啦操”。(4)星期四、五“高阳大舞台”班级主题文艺汇演。这样,既有充满古典情怀的民族活动,又有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活动,还有展现师生智慧的创新活动。
        策略3:打造特色活动项目,增强活动吸引力。
        实施策略3的方法:(1)根据高阳小学的办学理念及高阳小学孩子的特质,配以重庆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了独具特色的“高阳儿童鼓”。每逢星期一的大课间,2000余名高阳学童就会一起敲响“高阳儿童鼓”,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挥洒着幸福的汗水,感受着鼓声的激昂,享受着运动的乐趣……(2)根据学校的特色教育我们将高阳儿童鼓编成了校本课程《心随鼓动》。
(二)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教育水平,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智力发展。
学生在实验前后运动成绩各项指标对照表

 
效标 实验前 实验后 对比增减
仰卧起坐 78.4% 91.7% 13.3%
30米*2往返跑 89.4% 96.5% 7.1%
立定跳远 87.5% 95.6% 9.1%
跳绳 93.2% 99.6% 6.4%
20秒钟立卧撑 94.3% 99.9% 5.6%
50米*4往返跑 89.9% 97.8% 8.9%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表

 
    效     标 实 验 前 实 验 后   对比增减
一起活动时就是一个集体 65.7% 94.2% 28.5%
集体活动时相互配合 79.8% 95.1% 15.3%
给同伴创造机会 86.4% 97.6% 11.2%
对困难的同学要互相帮助 85.8% 98.7% 12.9%
 
(三)学校体育教学办出特色,学校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扩大影响,促进学校可持发展。
       通过研究,将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开发、创新应用到教学中,加大地域特色课程的开发,使我校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课程教学显现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与特色。我们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的结合,创立新型的体育活动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我校建立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阳光体育活动新体系。
        通过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筛选、精选出适合进入小学体育活动的项目,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融进阳光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学与之中,这样可以丰富和充实教学和活动内容,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的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以体验着不同运动方式带来的参与乐趣,从而把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和活动中,为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终身体育思想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近年来,学校坚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整合,建构并形成了“5+2”七彩课程体系。深受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喜爱,特色彰显、效果很好。通过对阳光大课间的开设与打造,找寻一条与学校课程、学校活动有效融合的特色学校建构之路。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