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部颁文件
名校访谈
教育资讯
名校长风采
优质论文
活动简讯
在线报名
单位简介
联系我们
培训通知
课题公告
特色学校
科研服务
示范基地
重点科研
科研单位
名家讲座
证书查询
会员单位
部颁文件
名校访谈
教育资讯
名校长风采
优质论文
活动简讯
在线报名
单位简介
联系我们
培训通知
课题公告
特色学校
科研服务
示范基地
重点科研
科研单位
名家讲座
证书查询
会员单位
专家顾问
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重庆市奉节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有鸣
摘要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聋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题课堂,让其饶有兴趣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聋生、现代教育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
应用题是含有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表示出来,要求出其中的未知数。应用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应用题的概念和计算能力。
特教学校聋生部数学组教师,通过试卷分析,凡涉及到语言文字的题目,聋生考试得分率都不高。老师们为了作进一步分析,让那些做错题的学生逐个进行理解并重做:有的对应用题的词语用手语无法表达;有的能把题目中所有的字词用手语表达,但手语表达层次不一;再让他们用动作表演出来或想象出相关的画面(解释意思),他们都不能做到,这说明他们对应用题表达的意思根本就不明白。这样的情况,聋生如何去理解题意,如何进行解答呢?教学的实情,让老师们更加认识到“有口说不出,有耳听不到”是聋生的最大缺陷;“以目代耳”又是聋生的最大优势。如何取长补短,是老师们深思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集形、色、声、光于一体,既可以具体形象地表现静态形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全程。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把抽象知识形象直观化,降低知识难度,由静到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聋校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规范程序,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利用展示台展示解答应用题六环节:一是读。“读”即正确读题。二是找。“找”即分析已知条件、问题。三是想。“想”即想计算方法。四是算。“算”即列式计算。五是说。“说”即说题中数量关系。六是答。“答”即口答。
二、化静为动,使静态的文字变活
例如:江小辉老师在教学“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五分之三,求全村耕地面积?”江老师用多媒体展现全村耕地图,将其平均分成5份,其中三份变为不同颜色,这时提问学生单位“1”是谁,学生通过看图明白了:“全村耕地面积的五分这三是45公顷”,占了几分之几的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三、创设情景,化难为易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当视、听等几种感官并用时,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刺激大脑皮层,加深信息的输入和储存。例如:张敏老师在教学“在学校百米竞赛中,邓松林用了10.5秒,易银华用了9.95秒,熊元木用了10.12秒,谁最有可能入选校田径队呢?”有的聋生由于思维定势认为谁用的时间长谁就快,针对这种错误的思维,张老师应用多媒体再现情境进行教学。首先屏幕上出现“三个小朋友进行赛跑的情境,根据各自的时间先后到达终点。”然后提问“谁先到达的呢?他用了多长时间?”最后引导聋生结合班上学生赛跑实际去感悟。这样把题理解趣味化、动态化,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唤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化难为易。
又如:学校组织植树劳动,五年级10人参加,六年级比五年级多2人,七年级参加人数是五年级与六年级人数之和。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劳动?陈华老师利用课件展示:
六年级参加人数是多少?(10+2=12人)
七年级参加人数是多少?(10+12=22人)
有多少人参加植树劳动?(10+12+22=44人)
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原题分解,按一问一答形式解答。就一目了然完成了解题过程,同时也提高了聋生的思维能力。
四、创设动态画面,突破重、难点
例如:“相遇问题”是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成玉明老师出示例题:小金和小森 同时从家里相向而行去学校,小金每分钟走65米,小森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他们同时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学生读题后,成老师开始操作演示。屏幕首先出示一条线段,左端闪动两下,用黄色三角表示小金家;右端闪动两下,用蓝色三角表示小森家;学校用一面红色小旗表示。教师一声令下,两人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小金走过的路用黄色线段表示,小森走过的路用蓝色线段表示,走了1分钟后,两人停下来。教师提问:小金、小森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接着老师又发令,两人继续走1分钟后,又停下来,教师又提问:现在小金、小森各走了多少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用了多少时间?教师再发令,两人继续行走,直至相遇而停。提问:两人共走了多少米?即路程是多少米?通过屏幕上线段的动态演示,学生逐步理解了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相遇问题”中的求“路程”应用题两种解法的思路和步骤,从而学会了正确的解答方法。可见,通过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传统手段靠黑板、讲解带来的理解上的难度,同时也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教具演示不准确、不科学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自主探索,寻求不同解题方法
例如:“比……多”“比……少”在聋校教学中是个难点。在教学“聋生一年二班男生有9人,比女生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此类问题时,袁老师先帮助聋生利用多媒体制作如下:
男生比女生多三个
然后,出示问题:“根据题目‘男生比女生多3人’,可能得出谁多?谁少?题目求谁?所求问题是多还是少呢?”先让聋生思考,拓展解决问题
;的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得出算式9-3=6(人)
借助图像演示,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求“多”用加法,求“少”减法。这样的启发,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不同思维形式的转化,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又有利于聋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了聋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的应用题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正确的使用将使应用题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趣。
上一篇:别样的求知演绎同样的精彩 — 一节信息技术综合课程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2018-12-10
[返回列表]
友情链接:
本网站为非盈利的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系来自实验学校和网络,转载其它网站文章旨在传播更多教育教学信息,以服务于全国各类学校。本网站中的文章及相关资讯内容(包括转贴文章)的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网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网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
版权所有:中国学校发展网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010-51945040
京ICP备202003598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