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优质论文 >
一、背景与起因
学校是承载着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记忆的地方。孩子为什么要到学校来?到学校来干什么?他们脸上有笑容吗?感觉舒服吗?从身体到心灵,孩子们在校园环境中受益吗?孩子们在校园中形成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人生和世界?我们的校园文化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否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及生理要求?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校园是师生天天共处的场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建设一个充满温馨、书香四溢的校园,是我们身为人师梦寐以求的追求。不为环境而环境,只为人性而建设;不为文化而文化,只为心灵去营造。我校就是坚持着这样的理念,从细微处着手。以小做小,小中见博大;以小做微,微中见精深;以小做巧,巧中见匠心;以小做趣,趣中见快乐;以小做美,美中见品位。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场所都成为陶冶孩子的情操,规范孩子的行为,净化孩子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孩子善与美的教育资源。
二、做法与经过
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追求实效,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开创性的营建校园文化氛围,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主要有以下三步曲:
第一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我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从“五化”建设入手。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布置力求体现学校的人文特色,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会学生感受美,欣赏美。
1.净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外在表现。校园净化做到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培养学生爱护校园草木的主人翁精神,树立净化校园、保持校园卫生人人有责的思想。
2.绿化,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学校根据校园建筑规划设计绿化布局,如:种植当地特有的植物等,设计各具特色的绿化,构建人文化的花园式学校。校容校貌体现出美的韵味,满足师生的教学、生活、活动和审美需求。
3.美化,创造美好的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情的需要。我校校园静态自然环境的美化,符合儿童少年的审美要求,达到美化的目的。
4.硬化,学校地面硬化,保证校园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保持干净,使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5.规范化,学校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的位置。名人画像和励志性名言警句挂于校园适当的位置,时刻督促学生去看看大师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观察、认识世界,让学生从这些名人身上吸取丰富的养料。建设优美、文明、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
第二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建立学校的文化传统,确立学校重大集会的时间,开展主题教育,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每星期一的国旗下讲话;“六一”、“教师节”、“十一”等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一次集会一个主题,进行一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全面发展。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定期表彰奖励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室环境。我校的教室布置根据各班的特点,学生的爱好、特长,采用“简洁、美观、协调、实用”的原则。如设立班务栏,把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名单、班规制度等张贴在上面,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体现出一个班集体的严谨、有序;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为班集体捐献图书与大家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设立学习园地,用于张贴学生优秀书法作品、手抄报、绘画作品、优秀作文等,让学生找到自我,享受成功,使班级环境成为学生获取新知、陶冶情操、表现才能的土地,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无声力量。
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坚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深受广大同学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1—2次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如文艺汇演、书画比赛现场会。
4.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学生一日常规评比”活动,通过文明中队评选、达标争章、周末例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长期开展“弯弯腰、伸伸手、动动脑”活动,号召同学们无论在校内校外,只要看见地上有垃圾就主动弯腰拾起,像吸尘器一样,使自已路过之处、停留之处、活动之处不留下任何垃圾。同时,主动完成一些自己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情,为建设家乡、美化校园、方便他人做出一份贡献。
第三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1.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因此,我校制定了很多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作用。
2. 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风等形式,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全体教师、学生在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校训的引导下,逐步确立校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3. 塑造一流师表形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我校在教职工绩效考核细则中,实施了“优秀职业道德加分”制度,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关爱学生”、“爱校如家”的典型事迹进行加分,并及时在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扬,让身边典型的人物和事迹激励人人争当师德标兵。
4. 用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针对当前一些青少年不良习惯,学校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规范》,制订了《小学生礼仪教育细则》,狠抓文明礼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学校制订了《垌心乡中心小学尊师守则》,对于如何尊师对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如今,向老师问好、给老师让行已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成效与反响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过这三部曲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使得学校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大方,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孩子们更爱学校、爱学习了。
2. 多角度、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但使我校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习氛围浓厚、道德风尚崇高的校园文化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各种文明习惯,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素质,有力地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经过不懈地努力,体现学校教育人文本质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我校基本形成,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学校团队持久恒定的价值取向,凝结的是一代代师生积累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巨大向心力,还需要在一代代的师生不断努力,精心规划,细心呵护,耐心发展中,凸显自己的特色,使之继承、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四、案例评析
教育是朴素的,朴素的教育最美。在一间学校里,校园文化就是最朴素的教育,她无时无刻地感染和熏陶着每一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灵。从细微之处见细微,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言一行都蕴含着文化,这一文化在我们每个的心里烙上印记。俗话说:播种一片绿色,会收到一方原野;播种一缕阳光,会收到一片金秋。这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吧!